小麦全蚀病,又叫小麦立枯病、小麦黑脚病,这种病是小麦生产中的一种毁灭性的病害,主要危害小麦根部和茎秆基部。严重时会造成颗粒无收,一定要及时治理,下面就来看看小麦种子全蚀病的治理方法。
1.小麦种子全蚀病发病症状
1.1 根部症状
病苗种子根、次生根和地下茎变黑,表面和内部腐烂,根表有病菌的葡萄菌丝。分蘖前后基部老叶变黄,分蘖减少,生长衰弱,严重的枯死。早春病苗返青迟缓,黄叶增多,无效分蘖增多或枯死。拔节后根部和茎基部1~2节腐烂加重,植株矮化。
1.2 地上植株症状
分蘖期。上部无明显症状,病株表现稍矮,基部黄叶多;拔节期。拔节期重病株矮化,似干旱缺肥状,拔出观察植株种子根、次生根大部变黑;抽穗灌浆期。病株点片或成簇出现早枯白穗,严重发生地块成方连片枯死,茎基部表面布满油黑状菌丝,形成“黑脚”。
2 小麦种子全蚀病发生规律
小麦全蚀病菌是土壤寄居菌,以潜伏菌丝在土壤中的病残体上腐生或休眠,并长期存活,是主要的初侵染菌源。混有病残体的种子和粪肥也可传播。小麦整个生育期都可被侵染,但以苗期侵染为主,12℃~18℃土温适于侵染,小麦播种越早,发病越重。另外,此病有自然衰退现象,小麦、玉米连作田,病害达到高峰后,会衰退下降,经1~2年可控制危害。
病株根茬上虽有大量的子囊壳,子囊孢子也能侵染,但实际作用甚小。除土壤中的病菌外,混有病残体的土类和种子亦能传病,小麦种子整个生育期均可***,但以苗期侵染为主。病菌可由幼苗的种子根、胚叶以及根颈下的节间侵入根组织内,也可通过胚芽鞘和外胚叶进入寄主组织内。因受温度影响,冬麦区有年前、年后两个侵染高峰,冬小麦种子播种越早,侵染期越早,发病越重,全蚀病以初侵染为主,再侵染不重要。小麦、大麦等寄主作物连作,发病严重,一年两熟地区小麦和玉米复种,有利于病菌的传递和积累,土质疏松,碱性,有机质少,氮、磷缺乏的土壤发病均重,以及不利于小麦生成和成熟的气象条件。
3 防治方法
小麦全蚀病是典型的土传病害,一旦发生,难以根除,危害严重,可以造成大幅度减产,甚至绝收。所以全蚀病的防治要贯彻“预防为主,综合防治”的方针,其综合防治措施如下:
3.1 农业防治
选用抗耐病品种;加强检疫,不从疫区调种、引种,如非引种不可时,播种前必须进行药剂拌种;轮作倒茬,可以和棉花、瓜类、薯类作物倒茬,连续2~3年,但与花生轮作效果不佳;平衡施肥,增施有机肥,保持N、P肥平衡,适量增施钾肥,促进小麦根系发育,提高抗病能力。
3.2 化学药剂防治
3.2.1土壤处理 亩用70%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2公斤,或50%多菌灵可湿性粉剂2~3公斤,拌细土30公斤撒于地表,耕地时翻入地下;亩用50%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公斤+15%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公斤,对水1000升配成混合药液,喷洒地表,然后耕地。
3.2.2种子处理 可用20%粉锈宁乳剂50毫升,或15%粉锈宁可湿性粉75%,对水2~3公斤,喷拌麦种50公斤,凉干后播种,可兼治根腐病、纹枯病和腥黑穗病,粉锈宁拌种有轻度为害,特别在墒情较差的条件下,可抑制出苗。一般推迟出苗2天左右,成穗数也有减少,因而应抢墒或造墒播种,播种量可加大10%左右,可用敌务脱,治萎灵拌种,效果较好。在小麦起身至拔节期,若需防治,可用15%粉锈宁可湿性粉(亩用药量150~200克),或20%粉锈宁乳油(亩用药量100~150克),对水50~60公斤喷浇麦苗。
3.2.3药剂灌根 小麦播种一个月左右,秋苗用15%三唑酮可湿性粉剂300倍液,去掉喷雾器喷头,顺垄灌根,使药液渗入根部,亩用药液75公斤;返青至起身期,小麦春苗药液灌根,用药和喷灌方法同秋苗,但注意灌根前后几天不要浇水。
3.2.4拔除病株 对麦田出现的枯白穗病株及时拔除装入塑料袋带出田外,集中烧毁深埋,并对病株周围土壤用15%三唑酮300倍液喷施,进行土壤清毒或撒生石灰清毒。
3.2.5收获期防治 ***区内的小麦收割时要做到单收单打,指定收割机收割。收割机经清毒处理后,方可到***区外作业。清毒方法:首先清理收割机械上沾附的泥土,然后用500倍粉锈宁喷施机械进行清毒处理。
淄博博信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09年,主营小麦玉米良种培育、制种、推广;围绕主营业务开展粮食规模种植、粮食购销、粮食烘干及仓储;质量小麦订单 ;农资、植保、农业技术一系列农业生产服务。公司基于先进的粮食烘干、仓储、种子经营研发设施,依托6000亩的种植示范,强大的农资配送能力,形成了“公司+基地+合作社+专业种植大户”的农业生产经营服务模式,为农民粮食种植提供种子 、农资、技术指导到粮食订单回收、烘干仓储全程系列服务 。淄博博信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公司地址:山东省淄博市桓台县唐山镇唐华路东173号,欢迎来电咨询:400-667-6386 ,更多信息请登录www.zbzhongzi.cn 查询了解.